我想分享一些寶貴的建議給那些首次來日本出差的商務人士。日本商業環境有其獨特性,理解並遵循這些規範對於商務成功至關重要。 首先,準備充分是成功的關鍵。在日本經營業務,您需要具備三大基本要素:流利的日語溝通能力、深入的日本文化理解,以及對日幣使用的熟悉。這些不僅有助於日常交流,也是展現尊重和專業的重要方式。觀察大型國際公司如亞馬遜和Google在日本的運營,您會發現它們如何通過完全本地化來達成成功。 其次,了解日本的商務禮儀至關重要。在冷天進行商務拜訪時,您應該在進入會議室之前脫掉大衣,這是表達尊重的一種方式。日本的商業環境非常重視細節和禮節,這種小動作可以顯示出您對日本文化的尊重和適應。 當安排會議和餐廳預訂時,一定要提前確定人數和參與者的身份,並盡量避免臨時變更。日本公司和餐廳通常會根據預先提供的信息準備相應的座位和飲料。突然的更改會給對方帶來不便,並可能影響您的專業形象。 在商務會議上,獻上伴手禮是一個美好的傳統,通常會在會議結束時進行。這不僅是一種禮節,也是表達感謝和尊重的方式。 談及飲食,請注意日本便當通常是冷食。在寒冷的季節,選擇便當時最好避免選擇容易因冷卻而質地改變的食物,比如燒烤牛肉。 在初次商務交流中,日本公司通常會專注於建立相互認識,交流現有能力和需求。在尚未建立合作和信任基礎的情況下,對於新合作想法或非傳統業務模式,他們可能會持保守態度。因此,在提出新想法時,準備一份完整的PPT提案會更顯專業和周到。 最後,請記住,日本是一個高度重視信用的社會。一旦建立了信任,就能獲得更多的便利和彈性。這些知識和建議將幫助您在日本的商務旅程中取得成功。
規劃任何產品的時候,我們都會想要知道誰是「 使用者 」,但其實一個產品真正的使用者非常非常多,用法、目的都不同,這些人都是我們的使用者。定義好一個產品的各種各樣使用者,並且將這些人納入利害關係人的分析中,是行動者網路 ANT 與服務主導邏輯應用在服務、產品設計中的主要關鍵。 一個服務的使用者到底有哪些呢?根據 Suzanne 與 James Robertson 夫婦在 Mastering the Requirements Process Getting Requirements Right 這本書中的定義,產品的使用者可以分為下列主要的類型: 消費者 Customer :消費者就是付錢的人,但是他們不一定是「使用者」。很多產品決定購買或者出資的人,與使用者都不相同,例如一間公司內,公務車的採購者與使用者,通常不會是同一人。父母幫小孩繳錢去補習,父母也不會自己去聽。雖然消費者不一定是使用者,但消費者一定認同這個服務或產品的價值主張。 使用者 Normal Operator :服務或產品主要功能的操作者被稱為使用者,他們是真正會利用產品宣稱的功能來解決問題的人。 維護者 Maintenance Operator :許多產品需要各種各樣的維護者才能正常運作,當然一般家用的產品,買回家是很少需要密集、長期維護的,但有很多產品需要大量維護才能夠運作,例如一個內容網站,就需要大量的記者、編輯來提供資訊,這些人其實也在使用產品、維護產品,也是重要的使用者。通常這些人需要靠你的產品來維持生計。一個複雜的產品、大型的系統,通常會養出很多的維護者。 支援者 Operational Support :很多產品與服務無法購買後立即使用,或者使用時常遇到問題、無法立即上手,這些人就是產品支援者。例如客服人員,需要在有問題時協助消費者;安裝人員幫忙安裝軟體或者冷氣機;講師負責協助教會使用者操作某項產品,例如微軟的MVP標章,通常都是給微軟產品的支援者。支援者大多也是要靠這個產品與服務維生。以上兩者都是產品的次要使用者,他們都會「使用」到你的產品,雖然不一定付錢給你,但你的產品越多人用,這些人就有越多收入。 受益者 Beneficiary :這些人不一定採購你的產品、也不直接使用你的產品,但是你的產品或服務的好壞,會影響到他們。從服務主導邏輯的角度來看,他們也是另外一種價值端行動者。 破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