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學校固定開設一門網路數據分析的課程,也鼓勵學生多考各家平台自己發的證照,由於LINE 在台灣的使用人數不少,所以想來研究看看 LINE 的證照,因此去年詢問 LINE 是否可以讓我報名 LINE Ads Platform 的LINE廣告投手訓練營,但由於我自己學期中也很忙,所以整個課程只有出席一堂,其他內容都是課後看講義補課;以下為此次課程中的心得。 客戶可以自操的LINE廣告類型主要有兩大塊,LINE Ads Platform (LAP) 與官方帳號,前者開發新客、後者維繫關係。兩者皆有共同的追蹤碼 LINE Tag 可以了解轉換及事件,並藉此建立受眾,LAP 也可以埋 utm 碼來追蹤。 LAP LINE 廣告平台的架構與 Google / Facebook 都類似,都是 Campaign / Ad Group / Ad 三個層級,對已經有 Google / Facebook 基礎的學生而言,入門理解不難,預算、走期、受眾、出價、預算等邏輯也大致相同。 由於 LINE 的特性,所以講師建議操作的廣告活動目標與其他平台不太相同,較重視LINE加好友以及App的安裝、互動,操作自動化訊息也很方便。也因為LAP獨有的加好友廣告的關係,所以 LINE推薦自己的行銷漏斗:加入好友(加好友廣告) / 推播訊息互動(官方帳號) / 好友完成購買行動。 對於電商客戶而言,LINE的講師建議找到明星商品 / 爆品做為帶路雞,這與我之前看其他做電商的影片建議類似。今年備課看到一個說法,就是只要發現在任何平台表現好的內容/廣告,就不要去更動,以免影響演算法,我自己在YouTube上面也有同樣經驗,原本成效很好的影片,手賤增加描述後,流量完全消失。所以找到一個爆款明星商品後,維持維持廣告設定不要動,持續投放一直到量沒有可能是一個好的作法。 官方帳號 官方帳號是企業在LINE的門面,在基本設定需要提供詳細資訊,如基本介紹、營業時間、地址、網站等等,讓使用者更容易聯繫店家。 設定歡迎訊息,同時提供圖文選單,可以加速 Call for Action 。設定回應非常重要,包含自動回應(智慧聊天/罐頭訊息)與手動回應。 就 LINE 建議的邏輯,官方帳號用來維繫熟客,促成回購率,與 LAP 帶入新好友功能互補。 媒體的意義 LAP 適合針對習慣使用手機的用戶,如果新媒體成立,透過 LAP 與
在進行網站產品設計或者擬定行銷策略時,為了避免討論過度發散,經常會制訂一些特別的角色,又稱為人物誌或者拉丁文的Persona,這些人物誌需要有明確的身份,經過詳細的研究,彼此之間要能夠有差異,並且導出有意義的結論。 一般而言 Persona 會有下列幾項內容: 姓名:一定是假的 類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誌內容,一個服務內不同的Persona,最好能夠給予一個清晰明確的類型名稱,例如「富爸爸」、「嘗鮮者」,等等。 人口學資訊: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子女、家庭居住狀況、不動產擁有狀況等等,視服務需求而定。 行為資訊:與你產品有關的資訊,包含這個人物主角在這個服務中的目標、動機、遇到的挫折、使用的科技等等。通常也會包含幾個他常使用的服務。 心理資訊:包含了人生的主要動機、人格特質等等。 以上幾點合在一起,配上一張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就可以組成一個有意義的人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