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學校固定開設一門網路數據分析的課程,也鼓勵學生多考各家平台自己發的證照,由於LINE 在台灣的使用人數不少,所以想來研究看看 LINE 的證照,因此去年詢問 LINE 是否可以讓我報名 LINE Ads Platform 的LINE廣告投手訓練營,但由於我自己學期中也很忙,所以整個課程只有出席一堂,其他內容都是課後看講義補課;以下為此次課程中的心得。 客戶可以自操的LINE廣告類型主要有兩大塊,LINE Ads Platform (LAP) 與官方帳號,前者開發新客、後者維繫關係。兩者皆有共同的追蹤碼 LINE Tag 可以了解轉換及事件,並藉此建立受眾,LAP 也可以埋 utm 碼來追蹤。 LAP LINE 廣告平台的架構與 Google / Facebook 都類似,都是 Campaign / Ad Group / Ad 三個層級,對已經有 Google / Facebook 基礎的學生而言,入門理解不難,預算、走期、受眾、出價、預算等邏輯也大致相同。 由於 LINE 的特性,所以講師建議操作的廣告活動目標與其他平台不太相同,較重視LINE加好友以及App的安裝、互動,操作自動化訊息也很方便。也因為LAP獨有的加好友廣告的關係,所以 LINE推薦自己的行銷漏斗:加入好友(加好友廣告) / 推播訊息互動(官方帳號) / 好友完成購買行動。 對於電商客戶而言,LINE的講師建議找到明星商品 / 爆品做為帶路雞,這與我之前看其他做電商的影片建議類似。今年備課看到一個說法,就是只要發現在任何平台表現好的內容/廣告,就不要去更動,以免影響演算法,我自己在YouTube上面也有同樣經驗,原本成效很好的影片,手賤增加描述後,流量完全消失。所以找到一個爆款明星商品後,維持維持廣告設定不要動,持續投放一直到量沒有可能是一個好的作法。 官方帳號 官方帳號是企業在LINE的門面,在基本設定需要提供詳細資訊,如基本介紹、營業時間、地址、網站等等,讓使用者更容易聯繫店家。 設定歡迎訊息,同時提供圖文選單,可以加速 Call for Action 。設定回應非常重要,包含自動回應(智慧聊天/罐頭訊息)與手動回應。 就 LINE 建議的邏輯,官方帳號用來維繫熟客,促成回購率,與 LAP 帶入新好友功能互補。 媒體的意義 LAP 適合針對習慣使用手機的用戶,如果新媒體成立,透過 LAP 與
自從有電器以來,貼心的工程師總是不斷希望增加功能到電器當中,或者提供各種設定的可能性,所以電器上面的按鈕總是越來越多、介面也越來越複雜,讓 Don Norman 很不高興,還寫了很多書批評。
隨著生產技術與面板技術的進步,原本只有一個按鈕的電器,逐漸發展出一個具有古老科幻片當中太空船等級的操控面板與複雜性。按鈕越來越多、介面越來越複雜,符擔性 (affordance) 就越來越越差,畢竟在傳統的硬體架構中,電器的尺寸、面板的解析度都是很大的限制。
以我自己的經驗,最近幾年買的廚房家電,除了豆漿機之外,不論是微波爐、麵包機、InstantPot,都附上一本厚厚的手冊,大部分的情況下,我都需要看一下手冊才知道哪一個功能或者流程到底是什麼、按下去會發生什麼事情,特別是按鈕具有組合技的,更不知道要如何操作。
挑戰心智模式
例如我家這台多功能的微波爐烤箱複合機,有烘烤、燒烤、微波三大功能,我覺得很棒,但是我每次使用前我都要看說明書。到了辦公室,其實辦公室的微波爐功能也很多,我也不知道這麼多功能我要怎麼選,你認為微波爐的預設功能,永遠與工程師想得不一樣。
控制面板上總共有18個按鍵,其中4個是自動烹調1-7的預設按鈕,另外3個是自動烹調8-30的選單按鈕。請注意這台機器上面除了右手邊的操作功能區,爐面下方還有說明。
另外還有7個按鍵是手動選項,包含3大功能、溫度、時間、重量調整。除非每天、每天研讀說明書,並通過考試、獲得認證,起碼我無法記住這台機器總共有多少功能,也很難善用。這些功能幾乎沒有可見性。
下列電鍋我都沒有,但可以看出即便是「煮飯」這麼簡單的 Jobs-to-be-done,我要「雇用」一台電鍋時,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戰。下面這樣的面板,是高級電子鍋的典型配備,一共有9個按鍵,並且要在微小面板中,選擇不同硬度、不同米種,對老花眼是很巨大的挑戰。
下面這台也有8個按鈕,同樣要從小小的操作面板中,選擇硬度、行程,挑戰很大。
我最近因為好奇,買了一台超便宜的小米Mini電子鍋,因為非常便宜,想說被騙就算了。先不討論煮出來到底好不好吃,但我看到面板時,我立刻發現按鈕很少、面板很單純,一共就3個按鈕,面板螢幕中的選項也只有5個。這種便宜的東西,選項這麼少也是相當合理的,吧?
貴一點點的小米電子鍋正常版,也是3個按鈕,選項還是不多。這麼便宜的東西,果然不能要求太多?
第二面板
但是當我連線到App之後,我突然發現這麼簡化的按鈕,有可能是未來電器的趨勢,畢竟現在的電器面板或遙控器面板,承載了太多功能與設定。當手機可以與電器連線後,手機成為電器的第二面板,電器上只要維持一般人正常功能操作所需的按鈕、選項即可,其他非常用、非預設功能,都移到手機上,不但可以提高介面的易用性,也大幅提高了任何人看到這個電器的符擔性。
有一段時間,很多家電,例如電視、錄影機、冷氣的遙控器都有這樣第二面板的功能,外面還有一個滑蓋,推開之後別有洞天,我猜在一般家庭,那個滑蓋裡面藏遺囑都沒有問題,通常不會被打開。
同時,電器的顯示介面可以放大非常重要的功能。這台小電子鍋雖然小,但是上面的時間非常的大,我只要抬頭看一眼就知道還有幾分鐘,雜訊被降低到最低,資訊墨水比可以極大化。
不像其他電子鍋可以直接在面板上選擇米種,這台小米 Mini 必須在手機的第二面板上選擇,但我也覺得在手機上選擇會比站、彎、蹲在電子鍋旁邊設定要來得簡單、方便,同時第二面板上可以承載更多資訊,例如照片。不過,台灣人常買、常吃的五榖米、十榖米,上面是沒有的。
好一點的電子鍋都能夠選擇口感,但受限於面板尺寸,能夠選幾種就不錯了,可是到了手機上,除了預設的吃硬飯、吃軟飯這種選擇,還可以從1%選到100%,一共100種選擇。可惜這台沒有記憶功能,不然就可以針對自己買的不同米設定不同硬度。
額外功能與食譜
在進階設定功能之外,手機也結合了食譜功能,這就把資訊與操作完全結合在一起。你不用去找操作手冊,只要打開手機,想要利用這台機器做些非預設的功能,就能看到食譜,看完也在同一個介面上操作。
當然,這種「第二面板」也不是完全沒有壞處,只要手機沒有連結電鍋,所有進階功能都不能操作,如果家中有很多人,就要設定共享,而在半公共的場所,例如辦公室茶水間,除非未來有個自動加入的功能,否則任何人都會被阻擋在第二面板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