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國為首的新聞業,特別是調查報導,在2010年代開始大量接受家族型或企業型基金會贊助,雖然這筆錢大幅提昇了調查報導的資金來源,但由於美國基金會贊助也都有其動機,所以長久下來 也可能對新聞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 在基金會大量贊助下,新聞業現在新增了一個分類為「Philanthrojournalism」(慈善新聞),但這樣的發展可能也會受到負面的影響。英國倫敦城市大學的Mel Bunce就檢視了媒體在基金會的贊助下,可能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由於贊助者的要求或者偏好,編輯台會偏向發展型的報導 (development news),特別是強調公共衛生進展的新聞報導,同時,贊助型基金會通常也會要求快速看到報導的「影響力」(Impact),而這樣的趨勢會有幾個不好的後果: 這會導致編輯台需要額外的人力支出在追蹤影響力的行動 (monitor impact activity),但這(還)不是調查報導團隊的專長。 要求看到影響力的壓力也會讓編輯台偏向報導微觀層次的題目,因為比較容易展現報導影響力,因此減少了從距觀與結構層面的檢視問題的機會。 長久以來都是倡議機構、NGO等等企圖影響媒體來報導他們的成果,但被基金會贊助的編輯台為了展現影響力,這時候會主客易位,反而需要去影響倡議機構並且學會與倡議機構建立關係。 造成這樣變化最主要的基金會之一就是 比爾蓋茲基金會 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BMGF),透過BMGF的贊助,公共衛生領域的發展成果獲得大量的報導,但也可能讓預期會收到贊助的編輯台,不敢批判BMGF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活動。 Bunce, M. (2016). Foundation Funding and International News: The drive for solutions and impact. Ethical Space, 13(2/3), 6-15.